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Samsung S25 長期使用心得:我的 5G 升級之路 (不定期更新)

  前言:從 4G 到 5G,我的手機升級之旅 用了好久的 4G 手機,終於在 2025年6月18日凌晨 ,我在 PChome 網站以 NT$ 25,720 的價格入手了最新的 Samsung S25 !這不只是一次手機的升級,更象徵著我將正式踏入 5G 時代。我會陸續更新這篇文章,記錄下我與 Samsung S25 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 購機選擇:精打細算後的最佳方案 在決定入手 Samsung S25 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課,比較了各家電信和通路商的價格。當時我詢問到的購機資訊如下,供大家參考:(都是5G 24期合約,每月24G流量,4G限速12Mbps吃到飽) PChome (空機) :平常價格 NT$ 27,100 ,618促銷價為 NT$ 25,720 。 傑昇通信 :如果 攜碼 到其他電信,搭配月租 NT$ 599 的方案,購機價約為 NT$ 24,990 。另外,還有搭贈價值 NT$ 6,000 的手機週邊商品。 遠傳電信 :搭配月租 NT$ 599 方案,購機價約為 NT$ 24,990 。 中華電信 :搭配月租 NT$ 599 方案,購機價約為 NT$ 26,990 。 考量到我原先就打算升級 5G 方案,最划算的方案是空間加上月租合約的點數折抵,最終選擇了 PChome 購買。 5G 網絡初體驗:速度實測數據分享 為了更了解 5G 網絡在我的日常活動範圍內的表現,我在購買手機後,立即到中華電信申請了為期一星期的 5G 試用卡 。以下是我這段期間實測的一些數據,提供給對 5G 網速有疑慮的朋友們參考: 2025年6月13日 中和辦公室室內 (中華 4G) :下載速度 166.73  Mbps 2025年6月18日 永和福和路室內 (中華 5G  試用卡 ) :下載速度 475.28  Mbps 2025年6月19日  中和 辦公室室內 (中華 5G  試用卡 ) :下載速度 176.10  Mbps (此處只能收到 4G+ 訊號,可能因室內環境影響) 2025年6月19日  中和辦公室室內  (中華 4G) :下載速度 109.18  Mbps 2025年6月19日 中和辦公室室內  (中華...

17.3吋筆電螢幕DIY隨身外接螢幕

 我有一台在2017年算是高規格的17吋電競筆電,Intel i7 CPU、GTX 1070 顯卡,比較特別的是螢幕是4K的,這台在多年的摧殘之後已經有幾個按鍵無作用,玩遊戲也頻頻當機,只好另外買了一台電競筆電取代之。

丟棄之前把一些重要零件拆了,如果之後有其他用途可以省下一筆錢。拆下的螢幕面板打算做成筆電的外接螢幕,最好是免外接電源的Thunderblot一線通外接螢幕。


在面板的背面可以查到型號爲B173ZAN01.0


網上查到的資訊如下:

Brand: AUO
Size: 17.3
Dimension: 15.75 x 9.25
Resolution: UHD
Pixels: 3840 x 2160
Type: LED
Backlight Lamp: DIODE
Pin Conncetion: 40 Pins
Side: Bottom Left
Finish: Matte/Glossy write in checkout note. Avoid RMA Fees.
Condition: NEW
Commodity: Non Touch Screen
Technology: IPS 4K, Non Touch
Category: 4K Laptop Screens
Dead Pixel Policy: In Accordance with ISO 13406-2 norm.
Source: Factory Direct
Packaging: Fragile Customized Package
Compatibility: 101% OEM Compatible

改裝成外接螢幕需要一個驅動控制版 ,淘寶上的產品會比較新款且便宜,重點是便宜,否則跟直接買一台外接螢幕有何不同。淘寶的驅動板樣式非常多,選購的時候注意連接頭的規格,別買錯,像我這台是eDP 40 pins 接頭。下單的時候淘寶賣家還提醒我少買了eDP連接線,所以整個完整的改裝配件需要:

  1. 一線通eDP 4K驅動板
  2. eDP連接線(連接面板到驅動板)
  3. 驅動板按鈕&連接線
  4. 螢幕外殼
下單之後大約一個禮拜寄到了,包裝的非常好,但是泡泡袋有一股很濃的味道,很像藍染或是塑化劑的味道。

背板

面板外框

附贈一包特規螺絲

控制按鈕

MStar晨星MST98A1Q1驅動板,已經接上eDP連接線和控制按鈕

附贈的貼布
裝上外殼之前先把線都接好,順便測試一下連接到電腦之後能不能正常顯示,免得有問題又必須再拆一次。
由於外框剛好緊貼著面板,所以螢幕上面的兩支耳朵必須鋸掉才裝的下去。


撕下外框的雙面膠隔離層,貼上面板並用螺絲鎖上驅動板和按鍵,外殼上有孔洞直接對準就可以,非常方便。

然後把線避開螺絲孔,用附贈的貼布貼妥。闔上外殼再鎖上外框四邊的螺絲。

接上筆電變成延伸的第二螢幕,一開始怎麼接都沒反映,猜想是不是線的問題,特別去買一條Type-C線,店員告訴我這條線有人當場測試過連接外接隨身螢幕沒問題,果然我買來接上之後也正常顯示了。店員告訴我選擇的時候要選擇有標示100W、10Gbps和4K的線。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