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GARMIN EPIX Pro Long-Term Usage Review

On June 17, 2024, I purchased a new Garmin EPIX Pro Gen2 47mm from PChome. The decision to buy was primarily due to the incredible price drop. Originally priced at 32,990 NTD, it was now available for only 22,180 NTD, a discount of over 10,000 NTD, making it irresistible. Although my previous Garmin vivoactive 3 Music was still functional, except for needing a charge every four days, this huge discount was too tempting to pass up. When I first got the vivoactive 3 Music, I was impressed with its design and functionality. It not only provided excellent Bluetooth headphone music playback but also offered comprehensive activity tracking and health monitoring. Its stylish design, comfortable wear, and intuitive user interface made it an essential device in my daily life. Whether running or hiking, the vivoactive 3 Music accurately recorded my exercise data and provided detailed analysis reports to help me better manage my health. However,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new sm...

關於景深、散景以及交換片幅的問題

轉載於PTT,僅做為個人資料保存紀錄

作者: WMQ (屋頂下的提琴手 ) 看板: DSLR
標題: [閒聊] 關於景深、散景以及交換片幅的問題
時間: Mon Jan 19 20:38:54 2009

在之前的討論串中 #19Sqz45x
蒙各位大大如 ad47, Bearsheep, zeolite, nightspirit等多位討論了CoC的問題
不過在下在回答關於景深、散景與片幅的問題時並沒有說明的很清楚 (且還有筆誤:p)
所以造成大家有小小互相不理解;在這裡先說聲抱歉

接下來就詳細地討論一下個人對於景深、散景及片幅的一些認知
也請各位板友幫忙指教補充

—————————————————————

還是喜歡用這篇文章當輔助
http://www.largeformatphotography.info/articles/DoFinDepth.pdf

另外也歡迎大家一邊閱讀,一邊使用「景深計算器」來驗證
http://web.tnnua.edu.tw/~g910706/depth.htm

起源:何謂景深? 這個問題許多前輩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討論過了

也就是說在「這段距離」中的景物因對焦問題所造成的模糊圈,是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內
藉由這個”可接受的範圍”,我們定義出了「標準CoC」來告訴我們什麼叫「可接受」

景深公式推導的討論串之前就已在板上多次出現
有興趣的板友也可觀看pdf文件中第5頁到第9頁

在公式24,我們得到一個很複雜的公式
但當 物距遠小於超焦距 時且”放大率不變”時,我們得到 景深正比於 2Nc
N 是光圈值,c 是 CoC;注意,這是一個只要”放大率不變” 就成立的公式
“不需要用到焦長”

「放大率不變」的意思,如果你用同一台相機底片,
  即代表主體在構圖中所佔的大小是相同的
 如果拿100mm的鏡頭拍距離4m的人,和50mm拍2m的人,「理論上」可以拍到一樣大的人
(注意;背景不會一樣,會差很多),所以此時人的「放大率」是相同的

所以我們得到第一個結論:

「當主體物距遠小於超焦距時,若使用同一相機要得到相同大小的主體構圖,
  則景深和光圈值成正比,和鏡頭焦距無關!                            」

不相信的話請打開「景深計算器」
輸入 50mm f2.8,距離2m ; 25mm f2.8,距離 1m  ; 85mm,f2.8,距離 3.4m
看看景深的結果!

***** ***** *****

景深、散景 vs. 焦長
Depth of Field and Background Blur vs. Focal Length (pdf第12頁)

景深的意義,在於對焦清晰的前後臨界平面之間的距離
這個東西的重點在於「清晰」;當我們對圖像的要求增加時,景深的要求就會增加

「標準景深」也就是我們的公定CoC: 135mm片幅 = 0.025mm
意思是說,你用135mm片幅拍一張圖,「最終成像」為8×10吋的圖像,放在25cm處觀賞
而且這個人的視力分辨率為0.2mm時,這會是一張「清楚」的影像

可是如果你想洗成 16×20 吋的圖像,那麼你用 0.025mm 做為 CoC,就會發現其實有點
大家都有一個經驗吧!若是你拍一張淺景深人像,對焦在眼睛,
當以小圖觀賞時,會覺得鼻子耳朵有在景深內;可是放大來看,會發現鼻子耳朵不清楚
這就是因為你提高了你的 CoC 值,所以對於景深的要求會跟著提高

在這裡還要討論一件事: 淺景深 ≠ 散景糊

什麼叫散景?

「散景」的意思是說「背景模糊不可辨認的程度」。
「景深」的意思卻是說「主體及其前後範圍清晰的程度」。

一個說的是背景多麼糊,一個說的是主體有多清楚
因此散景和景深最大的不同,在於多了一個影響變數: 背景和主體的「距離」

我們都知道,「定性」來說,背景與主體之間的距離愈遠,散景愈糊
可是要如何地「定量」來說呢? 還有,散景糊的程度要如何測量?

在PDF文件中,背景為一個點被投射為散景 k
則以類似景深的計算方法,在第13頁得到公式 (43)
注意這個公式和景深公式中不同的地方:景深公式與焦長「f」無關,此公式有

k = ( fm / N )x ( Xd / U ±Xd)

當主體構圖相同時 (m固定)
若是背景距主體「非常遠」,則  Xd/U±Xd 約等於 1
則 k 正比於 f/N,即散景與焦距成正比,與光圈值成反比

若是背景距主體「很近」,則 Xd/ U±Xd 約等於 Xd / U
則 k不但與 散景和焦距成正比,光圈值成反比,還與背景及主體的物距成正比

驗證時間:

有看到「景深計算器」右下角有一個「背景模糊圈」幾 % 的值嗎?
他的意思是說,無限遠處應該是一個「點」的東西,在相片中會變成佔面積幾%的一個圈
也就是「無限遠處的散景」

大家都看過遠方的燈火變成一個個圈圈的散景鏡頭吧?
圈圈愈大,背景就愈「散」

當我們要拍一個同樣大小的人像時,用 50mm f2.8 距離 3m 與 200mm f2.8 距離 12m
此時會有一樣大的人像 (放大率相同)
按照之前提過的公式,因為光圈相同,「景深」會是接近相同的
可是此時「模糊圈」的程度,200mm卻是50mm的4倍!!!!

這印證了我們會說「用長焦段拍人,較容易得到散景」的說法。
也說明了我所謂「淺景深」不等於「散景」的意思

***** ***** *****

景深 與 片幅
Depth of Field and Camera Format, PDF 18頁

接下來進入大家之前討論過的:景深與片幅的關係

這裡的公式推導,推論的內容是:
「在相同的構圖下 (frame),位於同樣的距離時,不同片幅的景深會有什麼影響?」

當「放大倍率遠小於1時」 ( 通常也沒人會拍1:1的人像照 )
兩者的景深比 = 兩者的片幅比的倒數
意即,同樣是等效焦長 50mm時,APS-C 的景深會是 135mm 的1.5倍。

由於 光圈值 F 與景深成正比
所以可得下列結果:

APS-C 35mm/f1.4 的構圖與散景,相當於 FF 52mm/f2.1的構圖與散景。\

驗證時間: 在景深計算機中,固定物距不變,調整不同片幅的等效焦距
           然後將 FF 的光圈 x1.6 (這個計算機的APS-C 等效比是1.6) 當成APS-C
           會得到相同的景深與散景

請試試以下數值: APS-C 50mm/f2,物距3m; 然後換成FF 80mm/f3.2,物距不變
                 是不是得到相當類似的 景深與 散景?

所以,一隻 24-105mm/f4 的鏡頭用在1.6x 的APS-C上,
相當於 38-168mm/f6.4 在 FF 上的視角與景深

***** ***** *****

終於到了最後一項: 同一隻鏡頭,用在 APS-C 與 FF 上
當有相同的構圖 (frame) 時,景深 / 散景 比?

根據前面的結論,一隻 50mm / f2 的鏡頭,用在1.6x的APS-C 上
會相當於一隻 80mm / f3.2 用在 FF 上

在相同放大率時,80mm/f3.2 的景深會和 50mm/f3.2 的景深相同,但散景前者1.6倍糊
而 50mm/f3.2 和 50mm / f2 的鏡頭相比,景深會是1.6倍,散景會是1/1.6

因此,同樣鏡頭同樣主體構圖大小
在APS-C 上,將會是全幅的 1.6倍景深,散景卻是相同的!
同樣主體構圖大小的意思是說,APS-C 拍出來的照片人是長的1/2,FF也是長的1/2

不信,丟進 景深計算器試試看吧

FF 50mm/f2 ,距離 2m  與 APS-C 50mm/f2,距離3.2m (才會是同樣的主體構圖大小)
比較一下景深和模糊圈的結果吧 🙂

——-

要計住! 要達成前面的公式,有很多前提性的假設:

包括 「物距遠小於超焦距」「放大率小於1」等
但是,在「一般散景人像拍攝」的情況下,上述公式的條件都是吻合的!
所以這篇文章的結論,可以略做為一般人像拍攝時的參考!

 

留言

熱門文章